首页 > 科普杂文 > 管中窥豹的故事(管中窥豹的故事:量体裁衣的智慧)

管中窥豹的故事(管中窥豹的故事:量体裁衣的智慧)

来源:心才杂文网

晋代诗人张翰有首《题潼关驿楼》诗:“黄河远上白云间,一片孤城万仞山。羌笛何须怨杨柳,春风不度玉门关。”此诗中的“管中窥豹”被广泛使用,成为了一个家喻户晓的典故。那么,究竟什么是“管中窥豹”呢?

“管中”指管子,是春秋时期晋国宰相管仲的专门治国方略著作,“窥豹”则是对人治国的比喻。《史记》中载有漆被之战,此时的管仲是晋国的首席空军指挥官,他命令箭手射箭,箭矢落在了越国国王乌越的大腿中,这使得晋国获胜。管仲注意到射箭者的箭矢落在互相接近的地方,于是他想到下一次战争可能还会射箭,于是他用陶器做的人形豹子装上盔甲,然后让官员们互相鼓动竞放箭矢。结果,当管仲问及箭矢命中部位时,所有人的箭矢都朝向了豹子的眼睛。通过这个活动,管仲看出士兵的射箭能力,命令箭手对准敌阵某些部位猛攻猛打,获得战争的胜利。这个故事成为了“管中窥豹”的典故。

管中窥豹的重点并不是去寻找对手的身体薄弱点,而是通过让统治者通过别的方式理解实际情况。因此,管中窥豹代表的是量体裁衣的智慧,不可能简单地用简单的标准(例如,箭命中的身体部位)来判断情况。这不仅仅适用于军事制度,而且适用于知识和理解的其他领域。

相关信息